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
TOSHIBA N300 NAS硬碟推出全新12TB與14TB氦氣填充封裝機型,全新 14TB 機型容量升級高達40%且耗能需求小於現有的 10TB 機型
硬碟機領導品牌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N300 NAS 硬碟系列推出全新 12TB 與 14TB 機型。 全新的 12TB 與 14TB 機型採用 3.5 吋氦氣填充封裝設計,硬碟運作更加省電,同時提升儲存密度。Toshiba 雷射焊接技術和硬碟盒設計可安全地將氦氣密封於硬碟機箱。 全新 12TB 和 14TB 機型運作效能高達 7,200rpm,並搭載超高容量的 256MB 資料緩衝區。N300 NAS 機型使用 Toshiba 先進的 Stable Platter 技術,可穩定兩端傳動軸以減少系統震動,改善讀寫作業的追蹤準確度,獲取最大效能。 N300 NAS 機型內含旋轉震動 (RV) 感應器,使 14TB 和 12TB 各具備高達每秒 260MB 和 253MB 的資料持續傳輸速度。N300 機型支援高達 8 顆硬碟的多 RAID 系統,可大幅擴充使用者的 NAS 配置,因應持續增加的大量資料,有效率滿足日常儲存和存取的需求。 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儲存裝置行銷暨市場部門資深處長德島敬芳表示:「全新硬碟展現了出色的效能、儲存容量、可靠性和電源效率,而 Toshiba 也將採用先進技術,不斷擴充產品容量,持續在儲存產業引領創新。」 N300 NAS 硬碟系列適用於個人、家庭辦公及小型企業的高效能網路附加儲存應用,例如可擴充 RAID 系統。本產品具備最佳化的效能、可靠性及耐用度,勝任全年無休的高容量儲存運作,且享有 3 年有限保固。
-
希捷攜手中山大學教授建立「AI蝦」資料庫,傳統養殖導入人工智慧(AI) 降成本增產收 解決漁民痛點
全球硬碟機與儲存方案領導供應商希捷科技的最新研究報告《資料脈動:釋放人工智慧的潛能》指出,亞太地區導入 AI 技術的步伐快速穩健,62% 的台灣企業組織表示已開始於至少一個或多個部門採用 AI,多數受訪的資深IT專業人員相信,導入AI應用將有助推升產量與營運表現。而如今,這股人工智慧風潮也吹進台灣的傳統養殖產業。 長期關注台灣養殖產業的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洪慶章教授,攜手同校資訊工程系黃英哲教授執行跨學系專案,運用包含AI在內的新科技來解決台灣傳統養殖產業正面臨的諸多挑戰。洪慶章說:「我們一直對於高齡漁民必須冒著惡劣天氣熬夜巡邏養殖池感到憂心,為了解決他們的困境,我和同事們借助科技來幫助漁民們管理的養殖池,並增加產收。」 漁民作業上最大的挑戰即是混濁的養殖池水質。蝦隻的成長好壞取決於餵食的飼料數量與時間點,然而混濁的水質讓漁民幾乎無法以肉眼判斷蝦隻的健康情況,很容易造成過度餵養蝦群,導致水中殘留過多的殘餌與排泄物,使水質更加惡化。最糟糕的是,不良的水質將增生細菌,進而使蝦隻生病,導致全池覆沒。「如果你看到一隻死蝦浮上水面,那池底恐怕已有上百隻死蝦了。每當颱風、寒害來臨,這些漁民更是血本無歸,」洪慶章惋惜地說。 為解決這些難題,洪慶章與黃英哲成立了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運用洪慶章與台灣海洋中心合作開發的高靈敏度水下攝影系統 (UVS)來錄製全彩即時影像,透過紅外線技術自動化觀測及預警24x7全天候不中斷的蝦隻動態。團隊也開發了可讓漁民遠端操控並透過智慧化軟體自動控制投放飼料、排放汙泥等日常工作的手機APP,有助於保持健康的水質,同時也大幅減少漁民體能負擔與夜間勞動的危險性。 不過,光靠影像監控還不夠好。黃英哲指出:「傳統養殖業看天吃飯,很難照著固定規則運行,這是養殖業導入自動化管理系統時最大的絆腳石,但AI卻可以補足缺口。」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分析大量資料,運用強化的監控影像資料來「訓練」機器協助漁民決策投餌時機,並透過機器學習來建立蝦隻成長模型,掌握池裡蝦隻的數量、大小與移動速度。有了這些科技,資深漁民數十年的寶貴經驗得以轉化成可永久傳承的數位資料。 希捷亞太區業務副總裁楊曉東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盡一份力協助洪教授與黃教授的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他們有效地運用最新科技與大數據來解決漁民們的痛點並增加產收,正是各行業組織如何活用資料和AI技術改善生活、工作的重要典範—透過科技技術創新傳統養殖方法,同時保存漁民耕耘已久的豐富經驗和知識。正如我們的資料脈動研究顯示,已經有相當高比例的台灣企業組織看到了AI對其數位轉型上營收動能的潛力,而開始積極採用。」 目前,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使用專為AI串流影像監控設計的Seagate SkyHawk硬碟來儲存監控影像資料。此外,為了建立AI資料庫,也部署NAS系統專用的Seagate IronWolf Pro硬碟,來應付超大量的資料儲存需求。團隊也使用Seagate Backup Plus Ultra Slim 等多款外接式硬碟來備份,確保資料儲存的安全性。 黃英哲點出:「我們團隊資料量已增長至少十倍以上,光是未經任何分析判斷的原始影像資料,一年下來就已高達47TB。若加上每天AI資料庫中新增的4,000張以上圖片,專案計劃三年下來資料量估計將暴增到近500TB之多。這些在不同養殖場域所收集到的所有資料,對於生物研究及養殖業都將非常有價值,應被妥善保存並永久流傳。」 希捷的《資料脈動:釋放人工智慧的潛能》調查顯示,76% 的台灣受訪者已計畫在未來開始採用或採用更多 AI 解決方案,但 卻有83% 的受訪者不知該從何處著手。黃英哲說:「台灣企業大多尚未建立AI資料庫,尤其是傳統產業,多半依賴技術人員的經驗在現場做出決策。傳統產業若要轉型突破,得找出隱藏在企業內部富含價值的重要資料,這必須仰賴穩固的IT架構作為基石。」 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以減輕當地漁民工作量、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及提高營收為目標,使高齡漁村再次繁榮,並使養殖產業更永續。為達成這個目標,黃教授亦邀集同校的張雲南、鄺獻榮兩位教授合作,共同開發養殖自動化管理所需之電子、資訊、物聯網等相關技術,並已陸續獲得科技部「人工智慧」、「半導體射月」及「智慧農業」以及校內研發處等大型專案支持。
-
TOSHIBA推出全新 4TB CANVIO 外接式硬碟,儲存個資更安全可靠,兼具優雅低調、實用功能和更大容量
硬碟機領導品牌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暢銷的外接式硬碟 CANVIO PREMIUM、CANVIO ADVANCE和CANVIO BASICS系列將推出 4TB1 選擇。 相較於 3TB 機型,4TB 多出 33% 的儲存容量,適合個人和中小企業使用,可滿足儲存大型檔案和備份資料的需求。4TB CANVIO 採用 1TB 磁盤技術,使其可沿用與 3TB 機型相同的輕薄設計。所有機型都支援 Windows2 和 Mac3 作業系統,且相容於 USB 3.0 和 USB 2.0。 CANVIO 硬碟外型時尚輕薄、洗鍊高雅,同時具備強大實用功能,例如:可防止內部磁頭磨損的「Ramp Load」設計、即插即用功能,並且具備從 500GB4、1TB、2TB、3TB 到最新的 4TB 更具彈性的容量選擇。 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儲存裝置行銷暨市場部門資深處長德島敬芳表示:「個人或企業需要儲存和備份的資料量呈現指數成長,Toshiba 會持續努力採用最先進的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大容量,同時兼具輕盈纖薄、美型大方的行動硬碟。」
-
Western Digital持續在企業級硬碟領域領先,新推出的15TB Ultrastar DC HC620硬碟運用SMR技術提升磁碟密度,為橫向擴展(Scale-Out)的雲端環境和企業資料中心提供更優化總整體擁有成本(TCO)
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業界最高容量的15TB Ultrastar DC HC620 Host-Managed SMR 硬碟,展現其在企業級儲存解決方案上,持續領先優勢及領導地位。Ultrastar DC HC620具備超高容量,對已投資並享有疊瓦式磁紀錄(SMR)技術優勢的現有客戶來說,可採納置入各自產品加速上市。 Western Digital產品行銷副總裁Eyal Bek表示:「數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成長,許多超大規模和雲端儲存客戶意識到工作負載將逐漸轉向連續寫入數據形式。在此狀況下,客戶皆可透過採納SMR硬碟,來降低總整體擁有成本(TCO),和最大化容量來優化其基礎架構。」Eyal Bek進一步指出:「採用Western Digital最高容量的SMR儲存解決方案,客戶的投資不僅能立即發揮完整價值,也適用於未來世代的SMR技術提升的磁碟密度,並持續優化基礎架構。」 Ultrastar 15TB Host-Managed SMR硬碟產品定位適合超大規模雲端和傳統資料中心工作負載應用,包括大型影像監控的「智慧城市」計畫、符合法規遵循的儲存資料與大數據(Big Data)儲存,為總整體擁有成本建立了新指標。Western Digital能提供全球密度最高的伺服器和儲存系統解決方案,以採用15TB硬碟組成全滿的4U60硬碟機架平台為例,未格式化(RAW)儲存容量高達900T;相較於採用14TB硬碟的組合,每個4U機架平台可多出60TB容量。在數據規模往上擴展(at-scale)的環境下,空間面積、每TB價格、每平方英尺儲存容量(TB),以及每TB瓦數功耗都至關重要,因此省下的總整體擁有成本就相當可觀。 15TB的企業級Ultrastar DC HC620 Host-Managed SMR硬碟,採用Western Digital的HelioSeal技術,乃屬業界首創14TB SMR硬碟系列的延伸產品,也再度寫下業界第一的紀錄並延續了Western Digital為市場提供最高容量企業級硬碟的領域領先。Ultrastar DC HC620目前已開始針對特定顧客寄送驗證樣品,並於第四季底全面上市。 新Ultrastar DC HC620 HDD產品進一步擴大了Western Digital企業級儲存解決方案,其他產品包括高效能NVMe SSD裝置、創新的HelioSeal企業級硬碟,還有SAS和SATA SSD。本公司資料中心系統產品則包括ActiveScale、IntelliFlash、OpenFlex,以及Ultrastar儲存伺服器和平台。
-
標榜可承受3000公斤重壓,ADATA HD830三重防護外接硬碟登場
在今年度Computex、IFA等展覽上,ADATA參展新品之一的HD830外接硬碟,現在要正式出貨銷售了。HD830是款防塵、防水、防震多重防護型產品,外觀以騎士盔甲發想設計,視覺感挺壯碩又帶些科技感。為達成防護目的,結構由外到內運用矽膠抗撞材質、鋁合金外殼、高彈力吸震材質,建構出3層防護機制。 ADATA強調HD830通過高強度耐壓測試,承重能力高達3,000公斤,亦通過MIL-STD-810G 516.6軍規測試標準,從1.22公尺高度摔落也不會傷及硬碟。此外防水防塵性能更超越IP68要求,標榜在2公尺水深環境120分鐘,也能確保滴水不進。包含USB連接埠的防水塞,官方也強調比競品來得輕鬆易扣,可以達到最佳密合度。 產品設計尺寸為140 x 96.2 x 33mm,提供黑與藍雙色選擇,乍看下只是外部矽膠材質的顏色不同。容量則是有2TB、4TB、5TB,這牽動到產品重量,2TB僅510公克其餘容量則是600公克。傳輸介面採用通俗的USB 3.1 Gen 1,並具有震動感知技術,透過燈號提醒使用者盡可能停止、減緩晃動,以免傷及硬碟內部的關鍵元件。
-
Seagate IRONWOLF 14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史上最強氦氣填充那嘶狼NAS HDD
隨著儲存科技的進步,磁儲存一直是主流,從軟碟發展到磁帶,接著又發展到磁錄硬碟。磁帶最新發展到LTO、DLT、SAIT與T10000,又發展到光儲存,從CD、DVD、HD DVD到BD,最新發展出Ultra Blu-ray。HDD的發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停滯之後,SSD持續不斷的突破,從SLC SSD、MLC SSD、TLC SSD到QLC SSD,並在2D NAND之後,改成垂直發展,全面升級3D NAND,整個容量可以說大爆衝。HDD也導入Flash加速,發展出SSHD,HDD從原先的PMR垂直磁記錄,發展到SMR疊瓦式磁記錄,加上Helium Filled氦氣填充,到各種HDD儲存技術突破之下,最新還有HAMR技術,傳統3.5吋機械硬碟,儲存容量有了更大的突破,全面進入14TB大容量新時代! 這次,我們則要實測開箱,史上最大容量的NAS專用的3.5吋14TB機械硬碟,而且是寫入技術仍是使用成熟且穩定性比較高的CMR (傳統式磁記錄技術)錄寫技術,這就是Seagate IRONWOLF 14TB機械硬碟! Segate硬碟技術火力全開,來看看PCDIY!的獨家專訪 希捷新的機械硬碟產品識別,區分成六大機種,有的則有區分不同等級款式。祭出對應個人電腦與遊戲的HDD,命名為BarraCuda與BarraCuda Pro系列,祭出對應個人電腦與遊戲的SSHD,命名為FireCuda,祭出對應網路連接儲存裝置NAS專用的HDD,命名為IronWolf與IronWolf Pro系列,祭出對應監控系統專用的HDD,命名為SkyHawk。 最新,針對企業、資料中心的企業級硬碟機,擁有固態硬碟主打效能的Nytro系列,主打高容量的EXOS X系列,主打全方位企業應用功能廣泛的EXOS E系列,並推出主打完整系統解決方案的儲存系統解決方案。 2018年09月11日,希捷科技正式推出全線針對NAS應用的14TB硬碟機,正式開賣用Seagate IRONWOLF 14TB、Seagate IRONWOLF Pro 14TB、與Seagate EXOS 14TB硬碟機。 現在要買硬碟的話,則要看自己的應用,來做硬碟的選擇。Seagate IRONWOLF系列的話,是針對居家、創作專業人員、家庭辦公室與小型企業 NAS所設計,對應的是1~8機槽,正確來說,建議使用8-Bay以下,8-Bay以上建議使用Seagate IRONWOLF Pro、EXOS X或EXOS E系列。 14TB的話,目前Seagate IRONWOLF、Seagate IRONWOLF Pro與EXOS X系列,都有供應。 若要買大容量,又要便宜大碗的話,那麼Seagate IRONWOLF 14TB就是你要的選擇。 Seagate IRONWOLF 14TB,型號為ST14000VN0008,為標準512E格式,這是一款企業級硬碟機,採用24x7高規格用料設計,Workload Rate Limit工作負載:180TB/年,平均故障時間為100萬小時,並提供3年保固。硬碟本體為標準3.5吋硬碟機規格,硬碟內部,採用Helium Filled氦氣填充,搭載8片碟盤16個磁頭,主軸馬達轉速也維持7200轉,磁錄密度高達1058 Gbits/sq. in.,緩衝區快取記憶體則有256MB。14TB版本,存取速度,內部最高傳輸速率:2,833Mb/Sec,實際資料傳輸最高速度:210MB/Sec(峰值220MB/Sec)。 針對NAS最佳化,這次一樣採用了AgileArray韌體技術,這是NAS最佳化的功能。 這次,具備了雙旋轉震動感應器,並加入了錯誤回復控制,可以更加提高資料完整性。在電源功耗上面,也做了最佳化,確保NAS使用24x7環境,可以花最少的電費,達到節能環保的要求。在NAS相容性上面,Seagate花了很大的功夫,已經和各大NAS品牌業者,做了相容性驗證,確保跟各大品牌,各種型號NAS,擁有最佳的相容性。 看到這邊,玩家一定覺得很奇怪,我只是要裝個NAS,幹嘛硬碟還有區分三種選擇呢?IronWolf、IronWolf Pro、EXOS X系列,雖然都有針對NAS最佳化,提供RAID支援,工作環境設計皆為24x7,可是硬體設計規格可是有等級之別的。 Seagate IronWolf系列,工作負載為180TB/年,平均失效時間為100萬小時,提供3年保固,可選購Rescue資料救援服務。Seagate IRONWOLF Pro系列,工作負載為300TB/年,平均失效時間為120萬小時,提供5年保固,內含Rescue資料救援服務。Seagate EXOS X系列,工作負載為550TB/年,平均失效時間為250萬小時,提供5年保固。簡單來說,不同工作環境,對於硬碟工作負載的需求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等級的NAS硬碟,可選購Rescue資料救援服務。 若以價格來看,一樣的14TB,Seagate IronWolf 14TB價格最便宜,最超值,Seagate IronWolf Pro 14TB,擁有Rescue資料救援服務,相對安全,更有保障,Seagate EXOS X 14TB則是最高規格,講求妥善度最佳選擇,相對價格也最高。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Seagate IRONWOLF 14TB。我們使用了Windows 7 Ultimate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接著進行「HDD規格檢測」,並進行「HDD效能測試」。 這邊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AIDA64 Extreme來檢測HD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HDD,名字叫ST14000VN0008-2JG101。韌體版本為SC60,傳輸模式SATA 6Gbps,轉速7200 RPM,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容量:13351805MB,可用容量:13351308MB。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顯示韌體為SC60。 在AIDA64 Extreme的存放選單裡ATA,顯示硬碟資訊。這更厲害,顯示序號:ZHZ03X4E,World Wide Name:5-000C50-0B0AD0505 這邊使用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HD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HD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56.1MB/Sec,寫入速度:254.8MB/Sec。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199.5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99.3MB/Sec。 這顆機械硬碟,不管是比較快的外圈存取速度,或者是比較慢的內圈存取速度,讀寫速度全部超過110MB/Sec。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548.71。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55.779MB/Sec,寫入速度:251.039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55.045MB/Sec,寫入速度為253.839MB/Sec。 Seagate IRONWOLF 14TB硬碟機,台北光華商場這邊,則已經有現貨供應。原價屋,報價:16,788元。PChome 24h購物,報價:16,888元。 這次,實測開箱了史上最強氦氣填充那嘶狼NAS HDD,Seagate IRONWOLF 14TB機械硬碟,它的性能、穩定度、工作溫度、工作噪音,都讓人相當滿意。唯一美中不足的,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自然就會有妖獸級的身價,最大容量自然不便宜,需要懂得儲存精品的玩家,以及口袋飽滿的企業用戶,知道儲存重要資料要精選硬碟機的買家,來細細品嚐看看。 整體來說,Seagate IRONWOLF 14TB機械硬碟,是NAS HDD中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更多的【PCDIY! HDD】: →更多的【PCDIY! SSD】: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
-
硬碟怎麼搭配最適配?Western Digital黑標藍標一招立分高下,確保資料長壽耐用小撇步全公開
一部電腦裡面,除了運算單元(CPU來處理)、繪圖單元(GPU來處理),記憶儲存單元(Memory記憶模組來處理)之外,最重要的元件莫過於「儲存裝置」(Storage Device)了,也就是SSD (Solid-state Drive,固態硬碟)或HDD (Hard Disk Drive,一般機械式硬碟)了。這個電腦零件看似不起眼,外型也不一定醒目,但卻儲存了電腦裡面所有的一切,包括程式、資料,以及您儲存下來的各式各樣照片、影片、音樂…等多媒體檔案,以及遊戲等等。還有,每部電腦都至少要有一顆SSD或HDD,以便用來安裝作業系統,讓電腦能夠順利運作,同時讓使用者儲存各種檔案。 當今電腦所使用的主流儲存媒體,就是SSD或HDD,當消費者在買整機電腦或是自行組裝電腦時,就算其他配備不在意,但其中有一個項目必看的,就是「儲存媒體」的種類與容量多寡。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整體電腦效能表現,以及您未來使用時,資料存放的方式與習慣,所以使用SSD或是HDD,將會影響到您使用電腦的整體體驗。 相較於行動裝置來說,一般人買手機或平板,通常CPU和GPU等級是廠商出貨時就選定了,無法讓消費者來挑,消費者能選的大概只剩記憶體與儲存裝置容量(例如3+32GB,4+64GB,6+128GB,前者是記憶體容量,後者是儲存裝置容量)了,而且儲存媒體一定是快閃記憶體。而在電腦方面,消費者能指定的元件就會比較多,亦即當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整機,或是購買品牌電腦(桌機或是筆電),廠商一般也都是配好各式內部元件,也有的會提供客製化的服務,讓客戶能夠選擇CPU等級、GPU等級、記憶體容量,以及儲存裝置容量(是SSD還是HDD,容量是256GB還是1TB等等)。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買到需要的產品等級! 由於上述的產品,廠商都已幫消費者搭配好各式元件,因此像是記憶體或SSD的品牌通常也是無法指定的!這對於想要更自主統御自己電腦的消費者來說,只有DIY-自行組裝電腦,才能擁有最大的自由度。當然,自己DIY電腦所要考量的重點,不外乎就是能運用自己手中的預算,來組裝出最強大、最具C/P值的電腦,讓自己的每一分錢都能花在刀口上。 組裝電腦時,在核心零組件的選購方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想要的CPU、主機板、GPU、記憶體、電源供應器、機殼、散熱裝置,以及儲存裝置。要注意的,就是產品之間的搭配性,相容性,以及散熱和功率方面要足夠,才不會發生電腦開不了機的窘境。當然,擁有基本的電腦硬體知識,也是必備的! 在上述的各式元件中,其實最重要的元件,是「儲存裝置」(SSD或HDD)。其中SSD的部份,大家都知道速度比較快,但由於SSD也分很多種,速度和價位上也有所不同,所以選到好的SSD可以讓您的電腦執行效率「健步如飛」,選到差的SSD不只不會最佳化,還會讓您的電腦執行起來「慢如烏龜」。當然,在當今資料量越來越龐大,遊戲容量也動輒幾十甚至近百GB的膨脹之下,單裝一台SSD也是不夠的,一般來說,除非真的預算不足但又想要大容量,才會只裝HDD,不然的話,當今組裝電腦,一般都是選擇SSD為優先,然後建議再加買一台HDD做為資料碟使用,也就是SSD + HDD的組合,這樣可以兼顧到系統反應快、容量又夠大的雙重需求。 由於SSD和HDD的構造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性能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SSD的優勢,在於快速、無移動零件、耐震、安靜、輕便、溫度低,開機即可馬上存取,外型(Form Factor)種類較多(例如M.2或是PCIe介面),因此SSD可說是當今電腦「系統儲存」的最佳選擇。 至於HDD的優勢,則在於儲存容量大,且每一GB儲存空間的價錢遠比SSD便宜許多。此外,在發生意外時,HDD的資料比較容易救得回來。但是HDD缺點也很多,像是開機後要等馬達轉速與磁頭定位之後才能存取,再來是速度慢、不耐振、較重、有噪音,多台RAID頻繁存取時甚至會有共振效應,而且外型只有3.5吋和2.5吋可以選擇。但是話說回來,上述的缺點也因為HDD儲存單位成本最划算而變得不算是缺點了,再加上目前也沒有其他儲存裝置的單位儲存成本(GB/$)能比HDD還划算。因此,HDD如今還是電腦「大量資料儲存」的最佳選擇。 ▼表 內接式HDD與SSD的特色與優缺點比較 從上表可了解,由於SSD與HDD是如此的不同,當這兩台儲存裝置同時進駐到您的電腦系統內,要如何發揮這兩種儲存媒體的最大效益,並讓產品用越久越好,將是你我選購與應用上必知的課題了! 讓我們先來檢視市面上,能買到的各種SSD和HDD吧!目前內接式SSD/HDD主要分成筆電用的和桌機用,而全球儲存技術解決方案領導廠商Western Digital,已根據市場的需求,區隔出各種不同的產品應用:在HDD部份,有推出個人用的黑標、藍標,以及商務用的紅標、紫標、金標;SSD部份則有黑標、藍標與綠標。以下,我們就個人電腦組裝時常使用到的「黑標」與「藍標」產品來做進一步的介紹。 在Western Digital的規劃中,黑標為主打頂級效能的產品,WD Black HDD的馬達轉速高達7200 RPM,採用SATA 6Gb/s介面,可提供超快速與大容量的資料存取。3.5”桌上型的WD Black硬碟,提供500GB~6TB等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從64MB到256MB不等,給予使用者多種選擇。至於2.5”筆電專用的 WD Black HDD,則提供250GB至1TB的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從16MB到32MB,賦予商用或工作站筆電更多容量與更快速的資料存取。 在WD Black HDD的容量建議方面,1TB容量為基本儲存空間,可滿足一般使用者在多媒體與遊戲檔案的儲存需求。至於2TB~4TB的空間,適合用戶儲存大量拍攝的相片和影片,同時有安全備份資料或保有資料副本的功能。至於5TB以上的產品,則適合需要更高容量的用戶使用,包括專業攝影人士、專業遊戲玩家、影音剪輯師、YouTuber…等,經常需要以4K甚至更高畫素來拍攝影片、存放RAW檔,這些檔案都非常龐大,需要高容量、快速的WD Black HDD才得以勝任。 ▼表 WD Black HDD 3.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 (訪價日期: 2018/8/31) ▼表 WD Black HDD 2.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僅列主流機種 (訪價日期: 2018/8/31) Western Digital規劃的藍標HDD產品,以主打一般大眾市場、可提升電腦存取容量為訴求。藍標HDD的馬達轉速主要為5400RPM (有一兩款是7200 RPM),採用SATA 6Gb/s介面,提供快速與大容量的資料存取。雖然速度雖然沒WD Black HDD那樣高,但其價位僅WD Black HDD的6~7成左右。3.5”桌上型的WD Blue HDD,提供500GB~6TB等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幾乎都是64MB (少數款配置32MB),給予使用者多種選擇。至於2.5”筆電專用的 WD Black HDD,則提供320GB至2TB的容量,快取記憶體配置從8MB到128MB,賦予電競筆電更多的儲存容量。 在WD Blue HDD的產品規劃中,主要是針對以SSD為主要磁碟,但需要再增加更大容量來存放各式檔案(例如多媒體、文件、遊戲檔案等等)的用戶為主,可選購2TB以上的WD Blue HDD來增加資料碟的容量。此外,選擇WD Blue HDD也可以為未來做好準備,讓接下來許多4K照片或影片的拍攝成果完整存放,而不需要為了節省空間而犧牲畫質,讓用戶得以存放最完美的檔案! ▼表 WD Blue HDD 3.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僅列出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主流機種 (訪價日期: 2018/8/31) ▼表 WD Blue HDD 2.5吋規格與建議售價,僅列出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主流機種 (訪價日期: 2018/8/31) 在SSD方面,黑標SSD為主打極致效能的產品,2018年版有採用M.2 NVMe介面,提供250GB~1TB等容量,並以超高3.4GB/s、2.8GB/s的連續讀寫速度(1TB版本),而2017年版有採用M.2 PCIe介面,提供256GB~512GB等容量,並以2050MB/s、800MB/s的的連續讀寫速度(512GB版本)。這兩款可以滿足桌機或筆電的專業電競玩家、專業繪圖師、專業影音工作者們對於極致效能的要求。 ▼表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SD規格與建議售價 (訪價日期: 2018/8/31) Western Digital的藍標SSD,則是針對需要快速載入資料與系統的用戶所打造,提供2.5” 7mm與M.2 SATA介面,提供250GB~2TB的容量,並以最高可達560MB/s、530MB/s的連續讀寫速度,讓DIY愛好者能夠快速載入OS與進入桌面環境,並可以馬上使用。 ▼表 WD Blue 3D NAND SATA SSD規格與建議售價 (訪價日期: 2018/8/31) 當今的主流電腦,在儲存裝置的配置部份,結合SSD的快速存取,以及HDD的大量空間,已是趨勢。而廠商也有推出各種搭配方法。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盡量挑效能快的SSD,來搭容量高的HDD。因此,廠商也紛紛針對這樣DIY的趨勢,推出旗艦級的SSD+HDD搭配,以及高階級的SSD+HDD搭配。 以Western Digital的建議,電競玩家們可以選購黑標的產品來做組合。也就是SSD部份,可以選購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來當作系統碟(C:),以便安裝Windows 10或其他作業系統來加速開機。另外,為存放更多資料,可以再加裝一台3.5”或2.5”的WD Black HDD,容量從500GB至6TB,且由於效能足夠,因此各種遊戲檔案、大型或4K級影片,都可以存放於此,讓效能發揮至極致! 若您是一般的遊戲玩家、繪圖設計師、多媒體設計師、商務人士等有高端運算需求的用戶,在儲存裝置方面,則可以選擇藍標的產品組合。在SSD部份,有SATA和M.2可以選擇,在HDD部份,有3.5”與2.5”可以選擇。透過SSD的快速開機,以及HDD的大容量,可以幫助商務應用、繪圖應用,或是一般個人使用環境提升工作效率或娛樂體驗。 當您選好您的SSD與HDD組合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怎麼使用,才能讓他們的產品壽命更長。先說明安裝的部份,也是一大學問。 如同文章前述SSD與HDD的優缺點比較表所述,HDD因為有機械式元件,在磁頭與碟盤非常接近的距離以高速存取,因此在運作中,是不可以去移動的!此外在運作中,也會產生熱量與噪音,甚至小小的振動。因此在安裝3.5”的硬碟時,機殼內要挑選一個比較通風的磁碟機槽來安裝,且要用足4顆螺絲鎖好,不要偷懶只用2~3顆來固定。此外,在安裝時,HDD盡量水平橫擺或直立擺放,不要斜放。若有產生共振狀況,因為這些小小振動都會加減造成HDD運作時的若干影響。 至於SSD的安裝就比較單純,SATA 2.5”的SSD若要安裝在3.5”的磁碟機插槽,就只要使用隨附的2.5”轉3.5”的轉換插槽,並用螺絲鎖好即可。再來就是接頭部份,將SSD或HDD的SATA訊號線與電源線連接牢靠,主機板端也要牢固接好。在佈線方面,可依照實際安裝狀況,選擇一般SATA直式接頭或是L型接頭。另外,由於SATA線很容易鬆脫或扯開,必要時,可以選擇有固定夾的SATA線,讓SATA硬碟與主機板端的連線更加牢固! 至於M.2 SSD方面,通常只要裝到具有支援M.2插槽的主機板,並用主機板隨附的M.2專用小螺絲把SSD鎖好固定。一般來說,M.2 SSD的散熱還算足夠,其周圍也不要有太多介面卡或是其他佈線靠太近,以免影響散熱,讓M.2 SSD不要在持續高溫運作下而降低效能。 為了讓SSD與HDD發揮最大的傳輸效能,以下是一些設定與安裝上,必須留意的地方。 (1) SATA裝置記得啟用AHCI模式: AHCI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是Intel推出的一種技術標準,讓軟體能以進階SATA的功能,來與SATA儲存裝置做溝通,像是NCQ(原生指令佇列),以及熱插拔等等。NCQ是一種讓ATA磁碟機一次可以接收多個指令,並依照需求來動態重新排列,將隨機的工作負載儲存需求一併處理,以達到裝置運作的最高效率,提升整體效能。 新一代的主機板、電腦,大多已經把SATA模式預設為AHCI模式了,但傳統一些主機板或電腦則不一定,因此建議進入BIOS檢查,看是不是將SATA Mode從IDE模式切換成AHCI模式了。 (2) 確認4K對齊,並檢視是否以AHCI模式運作: 早期HDD是以Sector(磁區)做為儲存單位,一個Sector為0.5KB,隨著硬碟容量的提升,以及大容量資料儲存的效率需求,廠商開發出先進格式(Advance Format),以4KB為一個Sector的作法,來提升整體存取效率。由於HDD普遍擁有智慧對齊技術,而Windows XP以後的作業系統也會自動進行4K對齊,所以效能受到影響的範圍並不大! 但是SSD就不一樣了!由於SSD儲存媒介是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是以Page為儲存單位,一個Page通常是設定為4KB為基本儲存單位(也有8KB、16KB、32KB等等),而且NAND Flash不像HDD那樣資料可以覆寫,必須先進行抹除後,才能寫入。而抹除的單位通常是以Block做為單位,而Block通常是以多個Page來組成。 由於傳統作業系統是針對HDD所設計,採用1個磁柱(Cylinder)為63個Sector的磁碟存取配置,而磁碟分割表之後的第一個分區,通常會落在63*0.5KB = 31.5KB開始,若沒有進行4KB對齊,就會造成該磁碟第一個磁區會被配置在31.5~35.5KB,依此類推。這樣一來,系統在存取到這1個磁區時,就會造成SSD實體儲存單位對應到2個4K Page (也就是28~32KB區,以及32KB~36KB這兩塊),如此會使得SSD的效率大減。因此,4K對齊的用意,就是要避免這種情況,讓系統在進行磁碟分割時,能夠以4K來對齊 (亦即第1個磁區就重新對應到32KB~36KB),這樣存取1個磁區是就不用SSD做2次工,不僅效率提升,也能讓SSD壽命增加。 要如何確認自己的HDD/SSD是否有4K對齊,只要去下載並使用AS SSD Benchmark,就可以了!開啟軟體之後,先選擇要檢視的磁碟機,左上方視窗有磁碟資訊之外,接下來第二行是顯示使用中的驅動程式(AHCI/NVMe為OK,PCIIDE則是BAD),再下一行則是否有沒有4K對齊,若有的話,就會顯示OK,沒有的話就顯示BAD。 (3) 安裝硬碟狀態檢視軟體,隨時檢視硬碟狀態: 為隨時掌握HDD與SSD的健康狀態,建議可以安裝官方的硬碟健診工具軟體,以便隨時偵測硬碟是否有狀況。或者您可以安裝第三方的軟體,來估算出SSD的壽命大限。尤其新的SSD都普遍採用TLC或3D 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產品規格上都會標示耐用度高達多少TBW (Total Bytes Written),一旦寫入資料量大於這些數字之後,也就代表著該SSD的大限已到,透過SSD壽命檢測軟體,可提早得知SSD還有多少使用時間,以便及時買新的來更換! Western Digital提供的有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工具,可偵測SSD的健康狀態與剩餘壽命。至於第三方軟體部份,可以安裝HDDlife或SSDlife來檢視您HDD或SSD的健康狀態。 (4) 記憶體多裝一點,減少磁碟置換檔的存取機率: 猶如表演舞台,只要舞台夠大,能同時容納的人數就夠多,可以成就出更棒的表演。電腦記憶體也是一樣,若記憶體不夠的話,當執行的程式或作業一多,系統就會頻繁存取置換檔,以騰出記憶體空間給新的應用程式使用,不僅影響系統效能,也造成SSD/HDD的大量讀寫機率。 因此,只要多安裝一些記憶體,就如同加大電腦程式可以運用的空間,當執行的程式一多,也擁有足夠的記憶體空間來執行。而且,對於影音轉檔或是創作應用來說,記憶體越多,能處理的資料量也越多,可省下轉檔或工作處理的時間,同時減少SSD/HDD的資料寫入次數。簡單來說,增加記憶體,除可提升系統整體效能,也可延長硬碟使用壽命,進而增加工作效率。 說到資料備份,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少人喜歡把照片、音樂、圖片、影片、各式文件、電子信件等個人重要檔案持續存放在電腦硬碟裡面,任由硬碟內的資料量持續膨脹,而沒有做任何的備份措施。然而當今的儲存裝置(包括SSD與HDD),其實都有使用壽命的限制,甚至會有各種意外(像是突然斷電、系統死當、電腦受到外力碰撞…等等),導致資料突然人間蒸發的情況,屆時才哭天喊地也為時已晚。 由於資料也屬於一種個人資產或公司資產,一般人會怎麼處置與保護自己的資產,那麼對於資料也應該同等對待之。雖說廠商販售的SSD與HDD都有提供3~5年保固,但這個保固只是保障您的「儲存裝置」在正常使用下,若發生故障,即可送回原廠檢修,這並不包含「資料」的保固,即資料是您的個人「數位資產」,廠商最多只能幫您將硬體還原,軟體部份則需自理。 或許有人認為硬碟壞掉,還是可以找外面的硬碟救援廠商來搶救資料,甚至也有硬碟廠商還隨附資料救援服務,讓用戶的資料獲得多一份保障。問題是硬碟壞了,裡面的資料可能有若干比例是無法救回的,就算免費送廠檢修,有可能需要付出額外的費用(通常非常高昂),且耗日費時,甚至還要擔心機敏資料外流等問題。因此,與其要找外力幫忙解決「您的資料」,何不自行搞定呢? 所以說,在無法預期您的SSD或HDD會什麼時候突然暴斃,或是壽終正寢的情況下,「勤備份」已經是大家對資料的自我救濟最佳途徑!多買幾顆硬碟來做備份,或是做RAID,都是為資料「多買一份保障」的作法。以下介紹幾款備份的種類與方式,供讀者參考! 在資料備份工具中,可以分成「資料級」(File Level)備份,也就是以檔案資料為主的備份軟體,通常作業系統有內建,或者是使用者可以透過第三方軟體來達成。另一種則是「系統級」(System Level)備份,也就是以整個磁碟區(包括您的檔案與作業系統)為主的備份軟體,由於此軟體因為牽扯到比較複雜的系統層級,因此通常會提供建立系統開機碟的功能,讓使用者透過該軟體進入PreOS狀態,來進行系統完整備份。 (1) 作業系統內建: Windows 7以後版本有內建「備份與還原」(或「備份」)功能,使用者若想要定時或一鍵備份,就可以利用這項功能將「使用者目錄」下的檔案備份至另外一台磁碟機。若是Linux作業系統用戶,以Ubuntu為例,其有內建「備份」軟體,可以設定將「使用者家目錄」或是其他目錄備份至其他資料夾或磁碟機。這些皆屬於資料級的備份工具,若要做到系統級備份,則必須仰賴第三方軟體。至於macOS內建Time Machine功能,可以直接做到資料級備份或是系統級備份。 (2) 第三方軟體: 市面上有太多備份軟體,各式種類不勝枚舉。有些是資料級備份,可設定成定期同步備份,甚至可以做到Versioning(多版本備份)。而有些更是系統級備份,可幫使用者將整部硬碟備份至另一顆硬碟,讓新硬碟可以不用再重新安裝作業系統之下而繼續使用。 這類系統級備份軟體很多,知名的像是Acronis True Image、Symantec Ghost,或是Linux底下的Clonezilla (再生龍) 等軟體,都是可以幫助使用者快速與恢復系統的利器!而Western Digital有提供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適用於Western Digital所有的黑標與藍標HDD/SSD產品,可用來當成檔案級兼系統級的備份軟體。使用者可以下載回來安裝至自己的Windows電腦內,做檔案定期備份,或是若需要移轉系統(例如將先前整個HDD的系統,移轉至新買的SSD上),也可透過這套軟體來達成。 簡單而言,除了利用作業系統本身提供的備份功能,使用者亦可搭配許多其他的第三方備份軟體提供的各式方便、可客製化的備份功能,以輕鬆並快速做好備份工作,以保障個人的數位資產。 正因為SSD/HDD屬於消耗品,產品用到一定的時間之後,其儲存區出現壞軌,甚至整體效能都會有下降的可能,因此使用好的軟體工具,搭配良好的使用與備份習慣,就能讓這些儲存裝置的使用壽命更長,效能也能有所提升。而當意外發生導致資料毀損時,亦能快速透過先前的備份來還原至新的儲存裝置,以利馬上工作或使用。 透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各位讀者對SSD/HDD在選購產品組合、安裝與配置、以及透過加大記憶體,並搭配各式硬碟健康檢測工具來得知硬碟狀況,還有如何備份,應該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因此,只要遵照上述要點來使用SSD/HDD,就能不怕資料不見,且可以用更久,效能也更快,以提升工作效率與使用體驗。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
快閃記憶體合約價格持續走跌,Seagate與WD兩大硬碟廠股價受挫
調研機構Evercore ISI的分析師C.J. Muse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快閃記憶體合約價格持續走跌,預估未來幾個月到2019年初還有11~13%跌幅空間,這將讓固態硬碟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除此之外,這趨勢也將影響到傳統硬碟廠,由於本身業績難以再創新高、毛利率下降,生存競爭壓力無可避免會再升高。 基於這些因素,C.J. Muse調降了Seagate的股價評價,將目標價格自55美元下修至45美元。Seagate美國股價前幾日落在50~56美元區間,儘管原本就有些下滑跡象,C.J.Mes報告發布當日收盤價格49.41美元,與上一個營業日53.54美元相較下跌落了7.71%。換言之,就C.J. Muse評估觀點而言,Seagate股價可是還有將近9%的可能跌幅空間。 傳統硬碟另一要角WD也難以倖免,今年風光的時候股價超過100美元,然而過去幾個月以來也是一路走跌。在美國股市前個交易日股價為63.24美元,C.J. Muse報告發布當日以60.24美元收盤,跌了3美元、約等4.74%幅度。C.J. Muse同樣不看好WD股價未來的爆發力,因此目標價格從先前100美元,大砍降為25%剩下75美元。
-
維修電腦 & 升級硬碟必看》SSD、HDD、SSHD資料徹底刪除大作戰!
有習慣拍「裸照」與「性愛影片」的,可真的要要收好了! PCDIY!前陣子收到讀者的來信,詢問要維修電腦和升級硬碟時,要怎麼把儲存在裡面的帳號密碼、私密檔案、重要資料,做刪除或加密的動作,尤其是徹底刪除「裸照」與「性愛影片」,以免送去給電腦商維修,或者請親朋好友來幫忙維修時,電腦裡「私密檔案」被看到、竊取,或者是電腦升級新SSD、HDD時,如何處理舊硬碟,是送給親朋好友使用?或者拿到網路上當成二手貨便宜賣人?然而,在這之前,有沒有將硬碟做重新格式化?或者是做更進一步的資料徹底刪除動作呢?若沒有這樣做的話,可真的要篤定硬碟裡沒有儲存「裸照」與「性愛影片」,否則維修電腦和升級硬碟都有可能出事。 最新,被網友稱為男人之光的李宗瑞,2009年10月~2011年07月,到處在夜店把妹、飲料下藥,撿屍回家性侵,並偷拍性愛影片。最終審判,一審這邊認定李宗瑞性侵9人,乘機性交罪部分判18年6個月徒刑,妨害秘密罪部分則判3年10告月,二審則認定李宗瑞性侵14個人,最終被判79年9個月定讞,應執行30年。 普羅大眾大部分都不會自己維修電腦,即便電腦出問題,也不知道是硬體故障,還次軟體壞掉,導致發現電腦不能正常使用的時候,就是去找電腦商維修,或者是請親朋好友來幫忙維修,即便是目前很夯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故障時也無法自行來排除問題,也是只好找人幫忙來處理。 以往,個人使用的桌機與筆電,不大會有什麼被竊取,會出大條重要檔案,說穿了,掉了學校的報告,跟朋友合照的正常照片,跟家人拍攝的影片,網路上下載的音樂、影片,或者是朋友分享給你的A片,這些檔案即便別人看到,或者是被有心人士偷走,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由於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太方便,拍照攝影的功能過於強大,即便只是中低階的機種,都有500~1200萬像素的拍照能力,還有1080p等級的錄影能力。高階的機種,更有1200~2000萬像素的拍照能力,更具備4K等級的錄影能力。甚至,還具備高速連拍,慢速拍攝的超強性能。這樣的功能,在以前,必須是使用數位相機,或者是搭配攝影機才辦得到,而現在天天拍照、錄影與線上打卡,這樣的攝錄影,自拍成為了全民的運動。 也因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攝錄影功能太過強大,不少人都有拍攝兩性私密的「裸照」,或者是男女朋友、夫妻之間會拍攝「性愛影片」。 但由於這些「裸照」與「性愛影片」數量過多,影音檔案的容量過於龐大,大部分的朋友,會把這些照片、影片轉存到電腦硬碟裡面,而萬一電腦故障的時候,由於自己不會維修,只好找電腦商幫忙,或者找親朋好友來處理。 這時候,這些令人眼紅心跳的「裸照」與「性愛影片」,就有可能被電腦商維修的工程師,或者親朋好友看到,甚至會把這些「裸照」與「性愛影片」偷偷拷貝走,更惡劣的還會上傳到P2P網路,害自己成為色情網站的男女主角。 很多朋友在儲存這些「裸照」與「性愛影片」的時候,最常發生的事情,就是硬碟的容量不夠,這時候只好購買更大容量的硬碟,而不少人,會把原本的舊硬碟拿到網路上去賣掉,不過,儲存過這種「私密檔案」的硬碟,即便是格式化之後,外表雖然看不出裡面曾經儲存過「私密檔案」,但還是有辦法可以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來把原先儲存在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給讀取出來,所以把舊硬碟拿到網路當成二手貨賣掉也有可能會出事。 「私密檔案」外洩到底有多嚴重?一般人可能無法想像,不過,這裡要告訴大家,由於目前網路上廣設論壇,加上還有P2P網路,而有不少論壇都是有提供下載與交換「裸照」與「性愛影片」,而若是從維修電腦或者是網路上買二手硬碟所竊取來的「私密檔案」,不肖人士通常也會把這些東西分享到上面,麻煩的是這些論壇與P2P網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若是知名人士,像是藝人、名模、政府高官或民意代表,問題就會更大條。 就拿先前鬧得風風雨雨的陳冠希事件來說,由於我們大家都非當事人,外人都是霧裡看花,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其實,那都是陳冠希的私生活,外人也不需要知道其內情,而經過記得抽絲剝繭,才發現驚人的內幕。 整件事情,竟然是因為陳冠希他把紅色特別版MacBook電腦送到電腦商的店家來進行維修,而負責維修的工程師,他在處理電腦維修的時候,在重灌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時候,發現裡面有陳冠希自己的「裸照」與「性愛影片」,由於和陳冠希來往的都是名模、藝人,更引起工程師的興趣,就順便拷貝走竊取硬碟機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並把這些資料給散佈到論壇與P2P網路,最終導致了陳冠希與不少女藝人的大麻煩,害這些人有的退出演藝圈,有的都不敢出門,或身心受到很大的影響,香港法院最後也裁定,陳冠希與眾多女藝人皆為受害者,而竊取與散佈陳冠希所擁有的照片與影片的電腦工程師,最後被判,而經由法院的調查與審判,才知道陳冠希原來也是受害者之一。 李宗瑞的事件就更離奇,他的「裸照」與「性愛影片」自從流出以來,也是鬧得滿城風雨,至今法院都還在審理,尚未結案,而經過記者查證,與網友的追蹤,才得知原來李宗瑞有很多女友,而某密友發現他的行徑之後,憤而不滿,並竊取取他電腦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 跟陳冠希事件一樣的是,與李宗瑞往來的都是名模、藝人,而他的那位密友把竊取來的「私密檔案」,交付給某雜誌與電視台之後,透過報導把這位富少的私生活公諸於世,更誇張的是,還把這些東西放到論壇與P2P網路,鬧得網路沸沸揚揚,而檢警最後研判檔案外洩應該就是某密友所為,而這件風波到現在都還沒結束,由此可見「私密檔案」外洩的後果,真的非常嚴重。 對個人來說,要預防「私密檔案」外洩,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使用上面,就是要設定密碼,即便遺失,就算設定密碼仍有辦法破解,但也要讓有心人士不容易竊取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而若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故障,要拿去原廠送修,或者是拿到外面的維修公司進行處理,若還可以開機,可以進行使用的話,要記得把這些「私密檔案」給刪除,若已經不能開機的話,則要在送修的時候,最好能全程在旁邊觀看,而且最好跟原廠業者或維修公司來簽訂維修合約,避免「私密檔案」被竊取,後續衍生出各種問題。 在桌機與筆電的使用上面,若要將「裸照」與「性愛影片」儲存在電腦裡面,就要把握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要把系統碟與資料碟分開,系統碟就是存放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那顆硬碟,資料碟就是存放資料的那些硬碟,說得清楚一點,就是要將系統與資料分開儲存,這樣子的分離硬碟使用方式,就可以當電腦故障的時候,把儲存資料的資料碟拆下,或者是儲存資料在外接硬碟上面,這樣就不必在電腦故障的時候,資料碟還要跟著電腦一起過去送修,這樣就能避免掉陳冠希所遇到的大麻煩,即便是電腦送修,也不必害怕「私密檔案」被讀取或竊取。 至於要避免李宗瑞遇到的問題,第二個原則,就得要將資料碟加密,若是檔案容量比較小的資料,或者是檔案數量比較少的資料,則可以使用RAR、Zip或7z壓縮格式來將「私密檔案」加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WinRAR、WinZip或7-Zip之類的壓縮軟體,來進行檔案或目錄式加密壓縮,最高可以使用256bit的AES-256來加密,要讀取的時候,都必須輸入密碼才能解壓縮出原先的檔案。 或者,若是檔案容量比較大的資料,檔案數量比較多的資料,或者是經常更新的資料,這時候就必須使用BitLocker加密磁區、加密型隨身碟、軍規加密型隨身碟或加密型行動硬碟,雖然,這些各種防禦私密資料被竊取的方式都有可能被破解,但只要是有經過加密保護,就有一定的難度,也就較能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能對竊取資料的有心人士提供一定的防範嚇阻效果。 比較常外洩「裸照」與「性愛影片」,其實大多是自己造成,一般來說,常見的還有當電腦儲存容量不夠使用,或者外接行動硬碟容量不夠使用的時候,將電腦升級更快或大容量硬碟時,或者更換新的大容量外接行動硬碟的時候,一般通常會把舊硬碟或舊外接行動硬碟拿去送人,或者拿到網路上當成二手貨便宜賣人。 不過,這時候麻煩就來了,即便已經把硬碟的資料格式化,但還是有辦法可以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來把原先儲存在裡面的資料給讀取出來,這時候,就要用別的方法來將硬碟裡的資料徹底刪除,而會需要這樣做的原因,是將傳統硬碟格式化之後,這就是類似把一本書的目錄給刪掉,建立一個新的目錄,告訴你裡面已經沒有儲存資料,但事實上,原本的資料還是在這顆硬碟裡面,只要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還是有辦法可以讀取並救援出大部分的資料。 硬碟資料的徹底刪除,這邊也稱為徹底抹除,說起來很容易,但其實裡面可是大有學問。若是傳統機械硬碟的話,一般的高階格式化並沒有清除掉裡面所儲存的資料,而要將裡面的資料徹底清除,就只要將每一個儲存資料的位置寫入資料,只要全部寫入0,或者全部寫入1,就可以讓原先儲存再硬碟裡的資料無法再被讀取出來。 為了徹底清除儲存媒體的資料,業界、政府與軍方都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用來刪除與銷燬儲存媒體,常見的有0填充(全部寫入0)、1填充(全部寫入1)、隨機填充(隨機寫入0或1),還有Gutmann方式,美國國防部DoD 5220.22-M方式,德國的German VSITR方式,英國的British HMG IS5方式,與俄羅斯的German VSITR方式,他們的各種方法,都是在硬碟裡的每個位置寫入資料,覆蓋掉原本的舊資料。 Gutmann方式來說,最高可以在同一個位置寫入35次,以美國國防部DoD 5220.22-M方式來說,最高可以在同一個位置寫入7次,而這些刪除與銷燬儲存媒體的方式,以0填充、1填充來說最快,其他的方式都要花很久的時間,不過,這些方式對付傳統硬碟有效,用來對付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儲存媒體的隨身碟或固態硬碟,卻沒有辦法徹底抹除所有的資料,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軟體徹底抹除法是透過軟體來將硬碟裡的資料做刪除,目前有很多免費軟體、付費軟體具備這樣的能力。免費軟體的話,則有WipeDisk與Disk Wipe。付費軟體的話,玩家常用來測試硬碟效能的HD Tune,其PRO版本也有提供五種硬碟資料抹除功能,包括0填充-1X、隨機填充-1X、DoD 5220.22-M-1X~7X或Gutmann-1X~35X的抹除方式。 不過,使用軟體徹底抹除法前,要特別注意硬碟裡的重要資料是否已經備份,否則一旦執行硬碟抹除之後,傳統硬碟要救回資料,即便使用硬碟資料救援軟體,像是方便好用的Piriform的Recuva,也根本找不到可救回的檔案了! GAIJIN的WipeDisk,推出到V1.3版之後,就不再開發了,目前官方已經沒有提供下載。WipeDisk是玩家非常推薦的軟體抹除工具,它內建了14種硬碟抹除技術。 軟體說明: (01)軟體名稱:WipeDisk (02)軟體廠商:Gaijin.at (03)最新版本:V1.3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多國語言 - 有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也有綠色版,可免安裝執行 (07)功能:抹除硬碟資料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7、8.1、10 (09)原廠下載網址: 》抹除技術 硬碟資料抹除技術種類:14種 (01)WipeDisk Low-1X (02)WipeDisk Default-2X (03)WipeDisk Secure-4X (04)Zero-1X (05)Random-1X (06)Random & Zero-2X (07)Zero&Random-2X (08)MS Cipher-3X (09)USN-MFM-3X (10)USN-RLL-3X (11)DoS/USAF-3X (12)Bit Toggle-4X (13)NATO Standard-7X (14)Peter Gutman-35X 這邊所謂的X是代表抹除幾次的意思,而寫入方式的不同與抹除次數的多寡,寫入方式越複雜與越多次,就會花上更多的時間。 www.diskwipe.org的Disk Wipe,推出到V1.7版,目前提供下載中。Disk Wipe是一樣是玩家非常推薦的軟體抹除工具,它內建了7種硬碟抹除技術。 軟體說明: (01)軟體名稱:Disk Wipe (02)軟體廠商:www.diskwipe.org (03)最新版本:V1.7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也有綠色版,可免安裝執行 (07)功能:抹除硬碟資料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7、8.1、10 (09)原廠下載網址: 》抹除技術 硬碟資料抹除技術種類:7種 (01)One Pass Zeros (quick) (02)One Pass Random (quick) (03)Russian GOST P50739-95 (2 passes - quick) (04)British HMG IS5 (3 passes - slow) (05)US Departement of Defense DoD 5220.22-M(E) (3 passes - slow) (06)US Departement of Defense DoD 5220.22-M(ECE) (7 passes - very slow) (07)Peter Gutman (35 passes - extremely slow) 硬體徹底抹除法,由於一般個人或公司行號很難會有這樣需要大量刪除硬碟的機會,而臨時要銷燬一大堆的儲存媒體,會有這樣機會的單位,通常是政府的軍警單位,或者是情報部門,要不然就是儲存客戶與人民資料的資料中心。 不過,由於內接式硬碟大致上共有mSATA、uSATA、SATA與SAS介面,又有區分成1.8吋、2.5吋與3.5吋機種,外接式硬碟還可以區分成USB 2.0、USB 3.0、IEEE 1394a、IEEE 1394b與Thunderbolt介面,要製作可以滿足各式硬碟資料抹族的硬體版的硬碟資料抹除機實在不容易。 目前外面可以詢問到的機器並不多,而且,事實上會需要這種器材的單位非常少,目前就有寶信興的DataErasure 硬碟資料清除機,它可以直接單鍵複製硬碟,也可以單鍵做硬碟資料清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寶信興(02-2705-5925)。 不過,真有非常大量的硬碟需要清除資料,由於我們台灣個資法的實施,若洩漏個資,遭到集體訴訟的話,最高罰則可高達新台幣兩億元,而且消費者可以自損害發生起,有五年的追溯期,而洩漏個資的企業還要自負舉證責任,證明自己有妥善保存客戶的個資。 所以,對企業或政府單位,或者是資料中心,要報廢、銷燬大量硬碟,將硬碟拿到網路上當成二手貨便宜賣人,恐怕會有洩漏個資的觸法危險,不過,要是需要銷燬資料的硬碟過多,這可不就是拿幾台個人電腦,或者購買硬碟資料清除機可以解決,目前還有業者提供了資料銷燬服務,IBM就有這樣資料銷毀服務的解決方案,有需要的話也可以聯繫IBM(0800-016-888)。 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硬碟資料徹底抹除方式,可以對付的是傳統硬碟,也就是俗稱的磁錄式硬碟,若是想要徹底抹除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儲存媒體的隨身碟或固態硬碟的話,這邊要告訴大家,無法100%做到,沒有一個可以完全徹底抹除資料的方法。 不管是使用Gutmann方式,美國國防部DoD 5220.22-M方式,德國的German VSITR方式,英國的British HMG IS5方式,與俄羅斯的German VSITR方式,全都無法100%做到資料抹除,還是有機會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救援出部分的資料。 會有這樣資料銷毀不了的狀況,是因為SSD儲存元件,也就是快閃記憶體,用的是NAND Flash,主要可以分成SLC Flash、MLC與TLC三種不同規格,現在,則又有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差異的地方是在一個Cell可以儲存多少位元的資訊,SLC可以儲存1個,MLC可以儲存2個,TLC可以儲存3個,3D NAND型則是3D製程,用堆疊打造出超大容量快閃記憶體。 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外面賣的SSD,32GB只標示30GB、64GB只標示60GB、128GB只標示120GB、256GB只標示240GB、512GB只標示480GB、1TB只標示960GB,剩下的空間在哪裡?簡單來說,剩下的空間用來留作損壞替換使用。也因此,隨身碟與固態硬碟是完全沒有辦法100%徹底刪除資料,以256GB版本來說,有的能用的只有250GB,有的則只剩下240GB,剩下預留空間,終究會有殘餘資料,有可能會被救出來。 值得注意的地方,寫入快閃記憶體資料的最小單位是Page,不同快閃記憶體有不同,每次可以寫入1個Page的資料,但若要抹除資料卻是要一整批Page來抹除,而這整批抹除的Page就是Block,而不同製程的SLC、MLC與TLC快閃記憶體,還有不同的抹除次數,超過抹除次數的Block就有可能會故障,無法寫入資料,因此採用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儲存媒體的隨身碟或固態硬碟,他們是使用所謂的FTL層(Flash Translation Layer)的中間層來做為介面,FTL層會用來提供實體的資料層與檔案系統裡面之間的對應,讓電腦認為固態硬碟就是傳統硬碟,讓存取的方式可以與原先的傳統硬碟相同。 固態硬碟還導入了TRIM,這功能是特別設計的資料抹寫方式,TRIM會標註待刪除的資料,讓作業系統誤以為資料刪除完成,而事實上,寫入的資料還在,即便寫入了35次,仍不一定能覆蓋掉原本的所有資料,也因為和傳統硬碟特性不同,所以讓固態硬碟的資料難以徹底抹除。 隨身碟或固態硬碟為了提昇可寫入次數,會用上靜態及動態平均抹寫方式(Static & Dynamic Wear Leveling),將寫入資料分散到每顆快閃記憶體,在分散到每個Block,因此使用軟體徹底抹除法,很有可能只在特定的某些Block寫入資料,並無法把所有的可寫入資料區域給填滿,更糟的是隨身碟或固態硬碟都有設計故障區塊管理(Bad Block Management),比方128GB的隨身碟,只給你120GB使用,還有8GB的預留空間,而512GB的固態硬碟,只給你480GB使用,還有32GB的預留空間,而即便使用軟體或硬體徹底抹除,還是有預留空間有可能儲存了資料,可以被硬碟資料救援軟體給讀出。 目前最終極的辦法,則是使用ATA Command裡面低階硬碟控制指令的刪除指令,使用Secure Erase來進行徹底刪除,Parted Magic、UNetbootin是目前有支援這個功能的徹底抹除軟體,可針對隨身碟與固態硬碟進行全面的資料抹除,不過對於有些固態硬碟無效,因為設計錯誤的關係,還是只標註了快閃記憶體刪除的位置,並沒有將實際的資料抹族,並沒有進行全面的資料抹除動作,而還有更快的資料摧毀方法,就是直接拿鐵鎚把傳統硬碟、固態硬碟或隨身碟直接敲壞,丟到焚化爐裡面直接燒毀。 被網友稱為男人之光的李宗瑞,2009年10月~2011年07月,到處在夜店把妹、飲料下藥,撿屍回家性侵,並偷拍性愛影片。最終審判,一審這邊認定李宗瑞性侵9人,乘機性交罪部分判18年6個月徒刑,妨害秘密罪部分則判3年10告月,二審則認定李宗瑞性侵14個人,最終被判79年9個月定讞,應執行30年。 雖然,李宗瑞已經遭到司法審判,不過受害者的傷害卻是一輩子的,也因此拍攝「裸照」與「性愛影片」,可要小心放好啊! 不管對個人或企業來說,資料安全都不可馬虎,而對於個人來說,最容易遇到的也就是「裸照」與「性愛影片」被竊取與散佈,這些「私密檔案」洩漏的後果,我們可以從名人陳冠希與李宗瑞事件中有所警惕,尤其是一般人常會遇到的維修電腦和升級硬碟,其實都有可能出事,最好的方法還是學會電腦組裝DIY,懂得電腦知識與常識,會自己組裝與排除解決問題,自己進行電腦維修,才能避免「私密檔案」被竊取與散佈。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eagate Backup Plus Hub 10TB外接式硬碟機實測開箱,兼具USB 集線器的最佳外接式硬碟機!
隨著影音崛起,越來越高的解析度下,造就的檔案大小也向上攀升,以往一張照片幾百K的時代已不復存在,現在動輒數MB起跳的照片檔跟數百MB大小的影音檔,沒有在電腦加裝個大容量的硬碟肯定是不夠用的。Seagate作為全球儲存大廠,也針對消費者與企業需求推出多款對應的系列與版本,除了推出了多種規格與定位的內接式硬碟機外,光是針對外接式硬碟領域,就有三種版本供玩家依據需求來做挑選,分別是:Personal Cloud 家庭媒體儲存、Expansion 桌上型電腦、Backup Plus Hub大容量備份,另外還有2款針對Mac玩家專屬的版本。 廢話不多說,這次要介紹的是這款Backup Plus Hub,定位上屬於備份專用的外接式硬碟機。外包裝彩盒也是採環保紙盒模式,由於屬於外接式設計,還有附上電源變壓器,所以比一般內接式硬碟的小彩盒要稍大一些;外盒上就有標示清楚了這款版本的規格,包括了是「Backup Plus Hub」系列、容量為最高的10TB(目前官方有推出的有4TB、6TB、8TB、10TB等四款版本)、以及型號與產地等。 開箱之後,其實內容物也很簡單,基本上就是Backup Plus Hub機器本體,尺寸大概跟一本書的體積差不多,98.1 x41 x118mm的大小其實對於使用者在擺放上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黑色外觀也好搭配使用者置放於電腦前或周圍,由於側邊設計成平整的一整面、所以想直立或橫躺擺放都OK;前端提供有2組的USB插孔,對於使用者來說顯得便利,而這也是這款Backup Plus Hub的設計,支援管理與充電功能,就算在備份檔案的同時,也可以連接平板、手機或相機,並進行充電,即便系統處於關機或待機模式,都能作為充電連接埠使用。 實際接上就可以看到正面上方的Logo會發光,而且前端的2組USB插孔其實很方便玩家使用,不管是直接插入隨身碟做資料儲存或讀取,甚至透過提供的充電功能直接與手機對連,都相當方便,就算不開機也可以做為行動裝置充電插孔使用。 基本上還是要看一下這款產品的效能,連接電腦後就可以看到有關Backup Plus Hub的相關資訊了。透過機器本體背面設置的USB 3.0介面規格與電腦連接,可以看到標示著10TB的容量版本到底是怎樣的情況,上機隨插即用就已經可以立刻讓玩家在本機裡面看到這部機器了,見識一下裝置的內容,總容量為9.09TB(格式化後),接下來,咱們也透過幾款測試軟體來看看這部Backup Plus Hub 10TB外接式大容量備份硬碟機有怎樣的表現。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5 2400G with Vega 11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X470-F GAMING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F4-3200C14D-16GFX (DDR4-3200 8GB x2、CL 14-14-14-34) 系統碟:Crucial MX300 2TB SSD 電源供應器:Enermax Revolution X't ERX530AWT 530W (80plus GOLD)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Display Mode:1920x1080 @60Hz 透過CrystalDiskinfo的檢測,其實清楚的就可以看到上頭的產品標示,型號為ST10000DM0004-1ZC101、容量10000.8GB、就是10TB的版本,而根據型號查詢就可以知道是Seagate的BarraCuda Pro 10TB HDD、具備7200rpm/ 256MB cache、SATA 6Gb/s介面、最高資料傳輸速率160MB/秒,可支援PC或MAC。而從info李面也可以看到工作溫度為49度(連續開機10小時)。 首波我們就透過CrystalDiskMark來做測試,可以看到在基本測試上的讀寫成績(Seq Q32T1、循序讀取、寫入測試),分別有243.2與139.1 MB/s的表現,算是表現不錯的了。 換過來HD Tune Pro上面,除了也透過info看看產品的相關資料外,也可以看到在效能、檔案傳輸、隨機搜尋、循序讀取等等方面的測試數據,在檔案效能測試上面可以看到循序測試的成績有讀寫、235.9與164 MB/s的表現。 再來看AIDA64上面的Disk Benchmark成績,其實都有不錯的數據,讀取的部分都有維持一個水準。 那大檔案複製呢?這裡我們透過FastCopy來做檢視一下。一個單一5G大檔花費了24.67秒、均速為207.52 MB/s,其實以HDD的定位來看已經不慢了。(必須說,某些外接硬碟機的速度大都只有100 MB/s左右,呵) 那如果做一些Video的儲存呢?透過AJA System Test來瞧瞧幾個不同解析度模式與檔案大小的讀寫下,有怎樣的表現。從下方的多張測試截圖中可以發現到,即便解析度模式變換、檔案大小也增加,但是Backup Plus Hub 10TB HDD的效能表現仍舊有穩定的讀取效能,而寫入則是隨著解析度模式的提升有更快速的表現,看看在2048x1556 10-bit RGB、16GB的測試結果,讀寫速度分別有238.7與203.7 MB/s的表現,對於有需要做影像備份的使用者來說,這的確是顆儲存資料與備份資料的好幫手。 從TxBENCH上面除了可以看到Backup Plus Hub 10TB HDD的產品相關資訊外,透過內建的Basic Benchmark也可以看到基本的讀寫測試數據有達到203.971、196.662 MB/s的表現(循序)。 接著在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部分,也有達到讀寫237.75、177.68 MB/s的表現(循序),要提一點的是,畢竟這顆Backup Plus Hub 10TB HDD不是SSD,所以在得分上肯定是不能跟一般的SSD相比,這邊的測試是以讀寫的表現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在Anvil's的測試中也可以看到測試的狀況,在循序4MB的模式下測得有236.5、124.12 MB/s的數據,也算表現不錯。 常見的ATTO Disk Benchmark當然也是不能錯過的,這裡採用了256MB與1GB兩種模式,不過成績差異不大,而且寫入速度都比讀取要高一些些,基本上有200 MB/s左右的平均表現。 從上面的9款測試軟體的測試中,其實不難發現到這款Backup Plus Hub 10TB HDD外接式大容量備份硬碟機的特點,在效能表現上都有讀寫200、100 MB/s以上的成績,雖然內建的規格仍是SATA 6Gb/s,但透過設置的USB 3.0外接模式有這樣的表現成績其實對於使用者在做備份上面已經足以應付基本需求。 另外,由於定位在備份需求,所以在備份方面的支援其實蠻便利性的,可以透過Seagate專屬備份轉體,包括了可PC排程備份、鏡像備份、Mirror同步更新、一鍵化等等,基本上可以隨插即用、免安裝設定,而且前置USB插孔設計、不僅可讀寫隨身碟等裝置還能更夠支援行動裝置充電,雙重便利性加持,玩家使用的確很方便。如果手邊剛好需要有顆備份用的外接式硬碟,這款Seagate Backup Plus Hub 10TB HDD應該可以讓玩家無後顧之憂,輕鬆享受儲存資料的便利與放心。 廠商名稱:Seagate希捷科技 廠商網址:www.seagate.com 廠商電話:0800-666-910
最多人點閱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Seagate IRONWOLF 14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史上最強氦氣填充那嘶狼NAS HDD
- 創見Transcend StoreJet 25C3S/25C3N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優質選擇!
- HGST DESKSTAR NAS 3TB實測開箱,高效能機械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實測開箱,巨量資料儲存的神兵利器!
- Seagate Archive HDD v2 8TB實測開箱,物超所值希捷冷資料硬碟!
- 48顆壞25顆》威騰WD RE 3TB硬碟驚爆鬧機瘟,WD3000FYYZ死機地雷硬碟故障率高到嚇人!
- Seagate硬碟廣告: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引爆玩家熱議!
- WD Gold 10TB金標硬碟實測開箱,企業級資料中心高效能機械硬碟!
- SSD安裝有學問,2.5吋轉3.5吋硬碟轉接架的選擇!
- TOSHIBA Harrier MG03ACA300 3TB實測開箱,物超所值東芝水貨機械硬碟!
- HGST Ultrastar He10 10TB SATA實測開箱,高效能機械硬碟中的頂尖之作!